我省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已形成遞次推進的格局,去年全省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入庫企業達1711家——去年下半年以來,滬深股市牛氣沖天,在資本市場“泥沼”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股民,終于揚眉吐氣一番。而向好的資本市場形勢,使我省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面臨難得機遇。
4月,我省連續召開兩次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座談會,加大力度推進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提升股票融資規模,做大安徽多層次資本市場板塊體系,讓皖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大做強,振興經濟。
遞次推進 皖企上市不同板塊已成集群
4月22日,安徽迎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IPO項目剛剛成功過會,成為我省第3家成功上市的酒企,也將成為A股上市白酒企業第16家;六安企業龍華竹業正在進行股改收尾、亳州廣印堂已報證監局備案,一批中藥企業也積極準備主板上市工作……股市上漲,無疑能吸引各方資金,增加經濟中直接融資規模。目前,皖企正加緊步伐布局資本市場。
在蚌埠市,截至3月31日,新三板企業已達6家,去年昌盛股份、佳先股份、雪郎生物等3家掛牌,今年前3個月,每月有1家掛牌、1家在審。
省政府金融辦副主任何昌順介紹,截至2月底,我省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81家,其中,主板47家,中小板26家,創業板8家,居全國第10位,中部第2位;“新三板”掛牌企業62家,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3位;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托管企業271家,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我省緊跟全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步伐,一方面持續推動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另一方面搶抓機遇,進入新三板擴容試點,并組建設立了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
合肥市在資本市場表現尤其突出,上市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34家上市公司占全省42%;新三板掛牌企業有20家,占全省32.3%;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47家,占全省一半以上。合肥在不同層級板塊上市的企業已非零星個案,而已成集群,是我省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總體格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后備上市(掛牌)企業資源是可持續發展利用資本市場的后勁所在,我省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已形成了遞次推進的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省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入庫企業已達1711家,較2010年增加了7倍。其中公開市場方面,首發上市過會待發企業1家,在審企業15家,輔導備案企業13家;上市公司再融資過會待發7家,報會在審4家,擬實施再融資1家。
直接融資占比較低 部分企業仍有“三怕”
我省資本市場建設仍存在不足,2014年,全省證券化率為39%,遠低于全國64%平均水平;股票融資在直接融資占比較低。部分市縣在資本市場上,近年來毫無進展。亳州市、淮北市在新三板仍處于空白,尚無掛牌企業。
上市之路何其漫漫,是部分企業最大的顧慮。 “排隊企業數量過多,時間成本較大,被迫轉向并購重組的道路。 ”淮北一企業表示,輔導券商進駐兩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只能轉而與國外行業巨頭談判進行股權合作,解決發展的資本難題。
也有企業表示上市掛牌的隱形成本較高。無論上市還是掛牌,企業不僅付出不菲的上市掛牌費用,而且在規范化的過程中付出的成本更高。據了解,新三板掛牌費用120-150萬元,僅補繳稅費,企業就要多付出數百萬元;其余諸如規范賬外收入,解決同業競爭、國企改制遺留問題等都會對企業經營產生較大壓力。
“主要是受傳統思想觀念和整體環境影響,企業家小農意識較為嚴重,家族式管理較為普遍,創新意識較為缺乏。 ”亳州市政府金融辦相關人士介紹,當地企業家“三怕”現象多,怕失權、怕規范、怕露富,對上市存有畏難情緒。
而上市企業科大訊飛負責人劉慶峰,則鼓勵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完成自身轉型,“在注冊制即將實行的大背景下,企業應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不強求稅后利潤,做大規模了,盈利能力自然會上升。 ”
新三板成為眾多皖企關注的熱點板塊。安徽證監局張文杰副局長也表示,自2013年12月新三板擴容以來,交易從原先的不活躍到現今非;钴S,其融資能力不亞于主板,中小型皖企可更多關注新三板。
專業人士表示,新三板掛牌最重要的是實現了企業的基因再造,不規范的企業規范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通過市場去配置資源,整合上下游,兼并同行業,快速壯大,從量變到質變,實現由貓變虎。
政策支持企業受惠 加快布局資本市場
去年12月31日成功登陸新三板的淮南潤成科技則表示,政府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至關重要。“沒有政府支持,企業走不到今天,政府是一個多平臺環境搭建者,推動企業快速成長。 ”
據了解,各地通過及時兌現獎勵,提升擬掛牌企業積極性。如宿州市從降低上市成本、強化項目扶持、加大獎勵力度等方面對企業上市給予優惠政策支持,明確對企業在證交所上市給予400萬元資金獎勵,在新三板掛牌給予200萬元資金獎勵,扶持獎勵力度之大,居全省前列。對2014年宿州市在新三板和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4家企業,及時兌現了300萬元企業前期獎勵資金。蚌埠市去年對兩家“新三板”首批掛牌企業各獎勵60萬元,所在地區政府各獎勵80萬元。2014年底,該市還將獎勵標準由40萬元提高到60萬元。
趁著資本市場的向好行情,省政府加緊指導步伐,審時度勢,要求按積極的目標安排年度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任務,并分解到各市,同時明確將年度執行情況納入到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并對執行進展情況實施月度通報和季度調度。 “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爭取完成150家,首發上市力爭27家。 ”
除了主板和中小板、新三板,我省還加緊利用債務融資工具進行直接融資,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全省實現直接融資已逾4500億元,2014年就實現直接融資1738億元,同比增長六成,其中僅債務融資工具就達1011億元,占全省直接融資58%,可以說,借路多層次資本市場,我省股債融資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