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安徽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近日印發,其中提到我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全國前十,主要指標全國先進。“十三五”期間,將著力提升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和有效運用;設立合肥知識產權法庭;加強電子商務等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我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全國前十
“十二五”時期,我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十,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先進、中部領先水平。其中,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28件;每萬市場主體平均有效商標擁有量達到707件;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達到659件;作品登記數量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達到4115件和6000件,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注冊登記數量大幅增加。市場主體知識產權綜合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達到33.6億元,年均增長50%;專利許可備案達到1247件。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不斷加強,全省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1340件,商標權、商業秘密等侵權假冒案件6.5萬件,侵權盜版案件76件。但我省知識產權也存在數量與質量不夠協調、區域發展不夠平衡、保護力度有待強化;核心專利、知名商標品牌、精品版權較少,布局不夠合理;管理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等問題。
“十三五”將著力提升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和有效運用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著力提升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推動企業、高校院所和服務機構加強合作,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開展集成創新,在主要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水平高、權利狀態穩定、市場競爭力強的高價值專利。打造精品版,打造一批規;、集約化、專業化的版權企業,帶動版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鼓勵文化領域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版權代理和版權經紀業務,促進版權產業和市場發展。同時,促進知識產權有效運用,探索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營的眾包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基于眾創、眾包、眾扶等新模式特點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促進“互聯網+”知識產權融合發展。
合肥將設知識產權法庭 加強電子商務等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實行更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此次《規劃》中提到,我省將設立合肥知識產權法庭。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合一”審理機制,為知識產權權利人提供全方位和系統有效的保護,維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穩定性、導向性、終局性和權威性。加強知識產權“雙軌制”保護,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優勢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健全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制度,加強專利糾紛訴調對接。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領域新業態興起,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隨之而來。“十三五”,我省將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提升預警防范能力。同時,加大對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援助力度,構建公平競爭、公平監管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