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秀敏,今年62周歲,家住包河區蕪湖路街道南園新村。十年前,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老伴忠厚體貼,兒子高大又帥氣,一家人幸?鞓?墒且粓鐾蝗缙鋪淼能嚨溗查g奪去了我愛人與兒子的生命,家也不成個家了,從那以后,我茶飯不思,萬念俱灰。
針對我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主動為我申報了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補助,僅這一項我每年就可獲得9000元的特扶補貼,加上我自己的退休金,解決了經濟上的問題。社區還成立了志愿者結對幫扶小組,經常來看望我,為我打掃房間,拉拉家常,鼓勵我出門走走散散心,不要老是悶在家里。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都為我送來節日禮物,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2013年8月,政府為計劃生育特扶家庭配備了手機,社區工作人員親自給我送上門,她們告訴我,手機是政府免費為我配備的,并且每月都會為我充上手機費,讓我放心用?晌揖芙^接受,總覺得不會有這樣的好事?紤]到我的緊張情緒,她們就將此事暫時放放,仍像以前一樣常常上門看望我,等我和志愿者們慢慢熟悉融洽,兩個月后,我終于明白過來,這是政府的關懷扶助服務項目,是為我們辦的大實事。我心存感動與感激,收下了手機。后來,在一次計生交流指導會上,我和其他的特扶家庭人員一起詳細了解了特扶家庭的民生工程關懷舉措及政策,并對政府在加強和完善失獨家庭保障機制舉措上充滿信心和期待。
現在的我也比以前開朗多了,這得益于社區的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為老年人提供了康樂養生區和棋牌區,我和小區的老鄰居們也常常聚在那里聊聊天打打牌,有時還能享受下愛心理發、泡腳養生、中藥養生等服務,日子也豐富多彩。社區經常開展各類活動,總會打電話邀請我參加,鼓勵我參加社區歌詠隊和那些同齡的歌友們在一起唱歌,我逐漸從喪夫失子的悲痛中走出來,不再感到孤獨。
2014年元旦,社區開展包餃子關愛留守孤寡老人活動,當志愿者把象征團圓的熱呼呼的餃子端到我的手中時,裊繞的熱氣突然引出了我的眼淚,雖然我沒有親人來和我過這團圓的節日,但此刻這些可愛的社區工作者不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嗎?我找到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團圓。
這五年來,政府的民生工程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政策也在不斷完善加強。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雙重幫助下,我不再有老無所依的恐懼感。民生工程的陪伴讓我感到安全與溫暖,平安的日子又回來了,我又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