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特別是通過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對帶動鄉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以來,大觀區委、區政府按照“產業興農、科技強農、品牌立農、創新富農”的思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調結構,轉方式,拓功能,補短板,不斷培育現代農業新動能,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村持續增綠、農民持續增收,努力打造具有城郊特色的現代農業體系。
一是做實一產。在繼續做大做強大觀蔬菜、番鴨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瓜蔞、經果、青蝦、稻蝦共養等特色種養殖,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效益明顯提升,2018年累計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1.49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農民可支配收入1.578萬元,增長10%,2019 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4元。
二是做強二產。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民增收,目前,截止目前,轄區共注冊成立涉農合作社75家、家庭農場102家,其中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23家(國家級1家,省級6家,市級16家)、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35家(省級8家,市級17家,區級10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專業大戶50家。新型農業主體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組織+基地+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以?谑〖壃F代農業示范區為依托,建設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帶動了周邊近2萬戶農戶共同增收致富,轄區目前耕地流轉率達到了80%以上。
三是做活三產。引導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全方位拓展新業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新認定了昌寧村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育年銷售苗木10萬株的彩色苗木高效園藝基地1個。舉辦了草莓采摘節、郁金香花展、向日葵花展、桑葚采摘節、玉米采摘節等活動10場次,接待旅游人數2萬人次,營業收入300余萬元,今年國慶野生動物園開園接待6萬人。加速了傳統農業向城郊都市農業轉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帶動作用日益凸現,6個省級中心村所在的行政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0萬元。
四是強化品牌。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指導美好甜園“月田”商標、豪慶糧油“豪慶”商標成功申報“安徽省著名商標”,幫扶永強科技“安慶番鴨”商標成功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引導柏兆記、豪慶糧油申報安徽名牌企業,完成“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企業13家。“柏兆記”牌糕點、“宜強”番鴨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先后通過“農交會”等宣傳平臺逐步做大做強。
“柏兆記”獲2018年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參展企業金獎。2019年12月1日,安慶永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強牌冰鮮番鴨在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六是搭建平臺。搭建“和沐生活”區域智慧城鄉生活服務平臺,建立13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和沐超市及服務站)。引進凸農公司農產品電商平臺銷售公司1個,先后組織轄區知名涉農企業參加合肥農展會、上海農展會及安慶年貨節,為企業搭建銷售平臺。
下一步,大觀區委、區政府將認真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改革為手段,激活農業發展動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繼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要素,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著力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完善保障體系,促進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