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在扶貧路上不乏“女戰士”的身影,她們選擇泥濘與汗水,以女性特有的頑強、細膩、耐心和執著,戰斗在扶貧一線,帶領貧困群眾摘“窮帽”,拔“窮根”。在“千年古鎮”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鎮紅城村就綻放著這么一朵“鏗鏘玫瑰!”她就是紅城村扶貧專干梁磊。
梁磊,女,40歲,2017年參加工作,擔任村扶貧專干,工作幾年來,她政治上,提高修養,堅定信念,時刻與上級保持一致;思想上,開拓進取,敢為人先;作風上,艱苦樸素,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工作上,任勞任怨,超然淡泊,寧愿瘦去2斤肉,不愿居后受批評……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新時代最美扶貧人的責任和擔當!
和諧家庭“孝”當先
梁磊家中5口人,上有體弱多病的公公,下有一雙上初中和小學的兒女,丈夫長期在外地務工,家里家外全靠梁磊一人打理,村里的工作要做,11畝多地要管理,公公需照顧,兒女還要上學……“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由于丈夫在外地務工,不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家中一切事務落在了梁磊一個人身上,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炎熱的夏天,她時刻把公公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好吃的給老人吃,閑暇之余就用輪椅推公公到外面曬太陽,一干就是5年,2020年7月下旬公公被送進了醫院,正值扶貧工作的重要時期,她利用晚上的時間騎電動車到距家30華里的縣醫院看望照顧公公,在醫院近10天時間里,她天天晚上到醫院看望,經醫院多方搶救無效,公公于8月5日離開了人間。
一心為民“勤”為本
梁磊參加工作已4個年頭,在幾年間,她工作兢兢業業、盡心盡力、恪盡職守,贏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評,真正踐行了人民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工作中,梁磊看到村里的婦女農閑時除了洗衣做飯帶孩子,就是三五成群聊天,今天東家吵架了,明天西家兩口子打起來了,整天弄的雞犬不寧,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影響,她及時向村兩委反映了這不良現象,建議村里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小作坊把留守婦女、老人組織起來,邊培訓邊上崗就業,這樣以來,留守婦女、老人有事干,她們的腰包鼓起來了,社會治安也和諧了。
群眾冷暖“掛”心間
2018年8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入高潮時期,梁磊堅持對全村貧困戶進行全覆蓋走訪,逐戶拉家常問情況,算收入講政策……繁瑣復雜的表格填寫、反復入戶的精準識別、多種材料的調查取證、每一份檔案的建立,她嚴格制訂了從文字排版、會議傳達、具體落實、圖文記錄等詳細標準,并按照上級要求逐一落實,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數九寒天的嚴冬,都沒有阻擋她干好工作的決心,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走遍了每一戶村民,詳細了解了他們的情況。
誰家有多少耕地、栽多少果樹、養多少畜禽、誰家孩子考上大學了、哪戶住院花了多少錢、哪家產業扶貧項目情況如何,她張口就能說出來。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她更是心細如發,生怕疏忽大意落下了哪一戶,哪一人。
在村里,她面帶微笑接待每一位有困難、有疑問的貧困戶;在走訪時,她牢記扶貧政策,細心解說每一位貧困對象的脫貧計劃;成天為貧困戶傳政策、出點子、謀出路、解難題。對于沒有納入貧困戶的低保戶、殘疾人口、重病戶、獨居老人、無勞力戶等家庭,她積極帶領扶貧工作人員逐戶核實情況,確保扶貧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
戰斗在扶貧工作第一線的梁磊經常是“5十2”、“白十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是梁磊勵志前行的動力。多少次沒有按時回家吃飯了,受到家人的埋怨,有多少次在村里加班熬紅了雙眼,她也記不清了,她無聲地用腳丈量著民情,用真心換取民心,用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把貧困戶家當成自己的家,視貧困戶為親人,時刻把貧困戶的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貧困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設身處地的提升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通過精準幫扶、精準施策,為決戰決勝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貢獻。
采訪中,紅城村黨委書記袁淑玲說,2014年紅城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263人,貧困發生率為4.61%,經過梁磊和村兩委一班人的精準發力,幾年來已脫貧81戶231人,目前還有13戶32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65%,是梁磊的辛勤工作的結晶。
“現在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能有今天的變化,多虧了黨的精準扶貧好政策,多虧了咱村的扶貧專干梁磊。”紅城村前城東隊貧困群眾徐秀蘭感慨地說。
勤勞是最美的公約,善良是心靈的契約,梁磊作為一名村扶貧干部,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不一樣的青春,她用弱小的身軀挺起脫貧攻堅的脊梁,為貧困戶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她就是綻放在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