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11日18日上午,記者扶貧采訪來到小澗鎮吳圩村,在村扶貧專干康桂榮的陪伴同下走進“自強哥”獨膊張磊的家電維修部時,只見張磊正忙著為一位老大姐修洗衣機呢!雖然他右胳膊截肢,左手干些活來非常麻利,他一邊幫客人修洗衣機,一邊和記者聊起了他的坎坷人生路……
說到殘疾人,很多人會不由地將自卑、貧困等標簽和他們聯系在一起,但在“千年古鎮”蒙城縣小澗鎮吳圩村張圩莊卻有這樣一位“自強哥”他右胳膊截肢,靠聰明、好學、勤勞、吃苦成為一名家電維修能手,并依靠手藝撐起了一個家,他就是脫貧戶張磊。
提起張磊,村子里的人都說:“那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勤勞肯干、吃苦耐勞,就是胳膊沒了……”話語間,既有夸獎,也有惋惜!
張磊1986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在2001年正上初二時的一個周末,和莊上的一個小伙伴發現莊子前面變壓器旁邊有一窩小鳥,張磊爬上去掏鳥時不慎碰到了電線,被電打了下來,經過半年的搶救治療,最終右胳膊被截肢……
聰明好學,掌握家電維修技能
由于肢體殘疾,加上家庭困難,2004年張磊來到淮北學習家電維修技術,日后能自食其力,在培訓學習期間,由于少了一只胳膊,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一倍的努力,掌握了各種家電的電路圖、電阻、電容、電子配件等,學成后返鄉開了一個“家電維修店”,一天下來收入七、八十元,由于他收費合理,技術又好,講信用,不管是驕陽似火的盛夏,還是冰天雪地的寒冬,只要客戶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了起來,但他沒有忘記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因此,他對殘疾人、貧困戶“情有獨鐘”,對他們進店維修家電,只收零配件成本費或免費義務維修,因此,他的生意紅紅火火。
精準識別,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4年經政策識別,張磊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按照“應扶盡扶,應享盡享”的原則,把很多幫扶政策都落實到戶,通過政府幫扶和自己的努力,2018年底,張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光榮脫了貧。一家人喜在心里,腰桿更直了,精神狀態更高了。為了防止他家返貧,村里幫助張磊媽媽申請了扶貧公益崗水塘看護員,每月600元,光伏收益分紅、兩期2900元、落實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分紅800元、落實張磊妻子羅躍珍參加果樹技能培訓600元、張磊殘疾人就業救助4500元、代繳新農合、社保、落實了殘補等。
誠信服務,奏出快樂幸福曲
“天道酬勤”。這位不等、不靠、不要的硬漢子,10多年來硬是靠著堅強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使生活越來越好。2016年因家電維修與羅躍珍喜結良緣,2017年生下一個女兒,目前,一家三代人共同生活,幸福滿滿,其樂融融。接受采訪時,張磊說:“現在國家的扶貧助殘政策這么好,幫助我們殘疾人脫貧致富,我不能等要翔,不能指望政府幫扶一輩子,自己努力才能脫貧過上好日子。脫貧沒有捷徑,唯有勤勞肯干,致富之路也不是唯一的;只要不等不靠,條條大路都能致富。”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吳圩村扶貧專干康桂榮說,張磊身殘志堅不低頭,脫貧路上勇爭先。他通過努力奮斗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使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也證明了殘疾人并不比平常人差。“生活的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窮與懶惰,只要肯付出肯努力,脫貧致富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