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春季抹芽夏摘心,秋季帶帽冬疏除。四季來把果樹剪,年年有望大豐產。”深秋時節,我們來到了蒙城縣小澗鎮西王集社區的一處果園,“果農”周丙銀正在忙碌有序的修剪著梨樹、桃樹,在談到果樹修剪技術時,周丙銀興致勃勃的跟我們說起了這段順口溜。
周丙銀,59歲,蒙城縣小澗鎮西王集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2012年,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患上了胃癌。原本家境就不富裕,一家6口人靠著幾畝地生活和他務工收入維持,這場大病不僅讓他無法外出務工,而且醫療費用的支出讓生活過得更加艱難。2014年6月,他無奈地向村委會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經評議、公示、公告等程序后,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雖說戴上貧困戶的帽子,有效的解決了他的醫療支出問題,但是,他覺得一點兒也不光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暗地告訴自己,不能靠吃政府補貼過日子,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粗量嘁荒陝谧魇斋@的小麥、玉米賣不了多少錢,總是心有不甘,單憑種地脫貧不現實。于是他種菜、養羊,但是受限于技術、資金等因素制約,一直無法擴大規模,奔上富裕路。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啟了他的致富道路。一天,他從鎮上賣菜回來,快到家的時候,看到路邊停放的大貨車里擺放著一捆捆的樹苗正在卸車。他好奇的問正在指揮卸車的西王集社區干部劉江:“劉會計,這是卸的啥樹苗?”“哦,這是我從外地購買的晚秋黃梨樹苗,準備建個梨園。”劉江說到。“對啊,傳統作物不賺錢,我可以改變種植方式?”突然涌上心頭的想法,讓他迫不及待的像劉江請教起來,通過劉江耐心的分析,他認識到,這或許是一條勤勞致富的好路子。但是前期的較大的投入又給他的創業熱情潑了一盆冷水?紤]到資金問題,他再次找到他的幫扶干部劉江,劉江了解他的想法之后,和他一起,幾次奔走解決資金問題。后來,蒙城縣農村商業銀行小澗支行為他辦理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這筆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周丙銀用這筆貸款將自家的農田改種晚秋黃梨7畝,開啟了他的“果農”生活。
沒有技術,他積極的參加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開辦的果樹種植技能培訓班,又從電視、廣播里孜孜不倦的學習著果樹種植技術。在他的精心勞作下,他的梨園收獲了致富果實。憑借自己的梨品相好、個頭大、香甜多汁、且綠色無污染優點,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在改種的第一年,僅靠7畝果樹便增收了2萬多元,加上村里給他安排的扶貧公益崗等各項幫扶政策,當年度周丙銀一家就達到了脫貧標準。2017年底,他光榮的對幫扶干部說:“我要脫貧!”經過相關程序后,他順利實現脫貧。在自身實現脫貧致富的情況下,周丙銀沒有忘記鄉親們。他積極帶頭號召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一起開展果樹種植,目前,已帶動周邊貧困戶發展果樹種植6戶20余畝,周丙銀毫無保留的向大家傳授自己的種植經驗和技術。在他的幫助和指導下,果樹長勢良好且品質優良,他帶動的貧困戶有2戶今年已達到國家脫貧標準,今年內有望全部實現脫貧。
“這段時間,我考察過水果市場,今年我準備流轉10畝土地,種植冬桃。同時,開春后,我想在果樹下套種一些經濟作物,要是管理到位的話,我明年的收入應該會實現翻番。”周丙銀充滿信心的說到?粗孕诺男θ,我們由衷的相信他的果樹種植一定愈發的更有“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