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小雪季節,天氣陰冷。 11月27日下午,記者驅車40華里來到蒙城縣小澗鎮蔡海村扶貧采訪,在祁莊脫貧戶祁景建家中,只見一個40歲上下的青年婦女正在打掃衛生,收拾房間……她就是蔡海村扶貧主任丁梨。她自參加扶貧工作以來,用腳丈量民情,用實干書寫了一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時代贊歌。被當地干群譽為綻放在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
知民情,曉民意,真心實意謀富路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扶貧工作必須要“知根知底”。她從事扶貧工作后,丁梨“望”民情,“聞”民意,“問”民生,“切”病源。通過遍訪貧困戶,了解貧困戶所需、所求、所盼、所辦,掌握基礎信息作為工作的第一步。丁梨不定期深入村組戶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拉家庭里長外短,了解住房、生產生活、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務工等情況,找準“突破口”。通過走訪,對全村貧困戶誰家有多少人、多少地、有什么產業、因何致貧、幾個孩子、上學教育“兩免一補”是否到位……她都了如指掌。
埋頭做,踏實干,真情幫扶促脫貧
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需要優秀干部的敢于擔當、善作為。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這是做好扶貧工作的法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她深知要得到貧困戶的認可,全靠真誠服務,只要時刻把貧困戶的事時刻放在心上,講在嘴上,抓在手上,跑在腿上,就能功半功倍。工作中,“5十2”.、“白十黑”那是家常便飯,不能按時回家做飯,加班加點已是常態。時莊脫貧戶時好昌夫妻倆都80多歲了,老伴肢體殘疾,行動不便,丁梨就把時好昌家當成自己的家,把老人當自己的親人,家中打掃衛生、拾掇房間等力所能及的事她都當自己的事做……在蔡海村不管是晴天塵土飛揚,還是泥漿四濺,每個貧困戶家中都布滿了丁梨的足跡,都留下她堅強的身影,都能聽到她銀鈴般的笑聲。她常說:“貧困之水,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日之暖。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鍥而不舍、持而不息,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上級交給的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針對部分貧困戶“等要靠”思想嚴重,成天坐在家門口曬太陽,就靠政府送小康,制約了精準脫貧的實際,丁梨就耐心細致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激發他們的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引導他們自力更生,勤勞脫貧。
強服務,暖民心,傾心服務拔窮根
“三夏”秸稈禁燒期間,正是脫貧攻堅“二十看二十問”整改回頭看的關鍵時刻,丁梨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兩手抓,兩不誤”,盡管兒子在合肥工作,家里家外的事都得親力親為,但她按照“二十看二十問”反饋的問題,逐戶逐項走訪排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深入了解了全村貧困戶的住房、教育“兩免一補”、健康扶貧、產業獎補、就業等落實情況,對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和村兩委干部會商解決,確保整改見底清零。
村支部書記時愛超說:“丁梨自擔任扶貧主任以來,臉曬黑了,人變瘦了,和家人的感情變淡了,但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勁頭更大了。誰說女子不如男,丁梨能頂半邊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作為村扶貧干部,她時刻提醒自己,雖然職位極其普通,但他是神圣而光榮的。她時刻全心全意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她宛如一朵心綻放在扶貧一線的“鏗鏘玫瑰”,書寫著脫貧致富奔小康泳無悔青春!
如今的蔡海村,一派生機盎然。洋溢著笑臉的人們,在丁梨的帶領下,正朝著小康社會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