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庫訊)在綠樹成蔭、清水流淌的蒙城縣王集鄉龐溝村,新村部和文體廣場附近的空地上,分別坐落著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褶褶生輝。只要有陽光,陽光越充足,這些光伏電板發的電就越多,村集體的收入就越高,有人就把這光伏電站叫做“陽光存折”。
“我們村共有兩個光伏電站,總容量187.2千瓦,年發電量45萬度以上,一年可增加4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僅這一項,就解決了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脫貧出列的難題。”王集鄉龐溝村黨總支負責人介紹。
王集鄉龐溝村曾經是蒙城縣60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55戶295人。2017年,龐溝村陸續投入260余萬元建設兩座集中式光伏發電站,以村集體為建設主體,產權歸集體所有,建成并網即開始收益,為龐溝村集體經濟聚集了財富,同時也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鋪了一條新路。
張平是龐溝村葛吳莊的貧困戶,丈夫吳啟春長期慢性病不能干重活,本人也因脊椎傷痛在家一直養病。2014年,張平被評為建檔立卡戶。村幫扶干部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幫助她申請了光伏管理員的崗位,成為光伏看管員之后,張平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定期打掃光伏板,在板下種植了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張平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加上光伏管理員、光伏收益、小額信貸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在2016年終于脫了貧。“以前誰也沒想到,靠太陽也能賺錢。這幾年村里靠發電賺的錢,都用來幫助我們脫貧致富,這心里跟曬了太陽似的暖和!”張平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王集鄉龐溝村堅持將兩座光伏電站村集體收益部分的80%以上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任務的工資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勞務費用支出,優先聘請了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擔任光伏電站管理員、護林員、護塘員、防火員等,剩余部分則用于村級建設和貧困戶其他幫扶措施支出。為了規范光伏收益支出,龐溝村專門制定了光伏收益臺賬,詳細記錄公益崗位工資、救急救難、老弱病殘補助、基礎設施建設等每一筆收支情況,確保所有支出精準到戶、精準到人、精準到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光伏扶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美麗鄉村建設’等模式,走出一條符合龐溝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龐溝村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表示。(王勝于、王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