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通過雙手努力奮斗出來的,家庭的幸福才是幸福,我再苦再難只要看到家人開心就不會再有任何消極情緒了,家人就是我的開心果”家住王集鄉王窯村吳大莊的貧困戶面榮祥和,微笑的對記者說道。他雖被認定為貧困戶,但不愿“等、靠、要”,決心穩扎穩打,用心做人做事,用手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步入脫貧致富新時代。
陶成林今年已經51歲了,上有8旬的老父親,身患殘疾,下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女兒,妻子又患有精神障礙。在2014年因為家庭貧困經過申請、評議等環節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困難讓他感到壓力很大,怎么才能盡快的擺脫貧困成為他無時無刻都在面對的首要問題,家中這種條件只靠低保僅能維持生計。
2017年,陶成林主動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村委會經過再三考慮陶成林能吃苦耐勞又誠實可靠,就給他安排了保潔員公益崗,自從參加了公益崗以后,不光是保潔工作,村里安排的其他活動他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不管是累活還是臟活從沒有任何怨言?吹酱鍍晌h員干部工作繁忙,他就主動請戰擔起公益崗位人員的隊長,帶領全體公益崗位人員哪需要就到哪里去,防火禁燒沖在前,疫情防控沖在前,早出晚歸,為公益崗人員做好了表率。
陶成林依托國家扶貧政策支持,積極勞動,通過雙手實現脫貧。在生活方面,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陶成林的肩上,贍養高齡的父親,撫養年幼的女兒,照顧時常發病的妻子,他沒有一絲怨言,總是面帶微笑,給人平易近人之感。他是家庭的頂梁柱,不愛說話的他盡管沒有表現出自己的煩惱,但是左鄰右舍都看在眼里,他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不僅一人支撐著家庭的開銷,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掃家庭衛生這種日常家務瑣事在他身上也是如家常便飯。女兒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也很懂事,很多時候都在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陶成林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但是女兒也很體諒父親,而且沒有因為這個與父親有任何隔閡,陶成林與女兒也是關系很親切。
村里的干部都說,陶成林不僅是個顧家的人,他更是村委會和群眾的好幫手,誰家有個困難,他總是最先跑去幫忙;誰家鬧個矛盾,他也站到他們面前調解。陶成林不僅把自己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工作上他盡職盡責,總是把每件事情都認真做好,每當村委會拜托給他的事情從沒有過后顧之憂。
“沒有黨對我們貧困戶的大力幫扶,也沒有我陶成林的今天。”這是陶成林內心最深處的寫照,他對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表達了最由衷的謝意,是黨的好政策讓他脫離貧窮的泥潭,他現在早已躋身小康行列,貧困戶再也不會有陶成林的身影。斬斷窮根勤為本,在黨的幫扶政策和陶成林的個人努力組合拳下,打敗貧困是必然的結果。天道酬勤,陶成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脫貧的美妙樂章,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將走向脫貧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