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塊廢塘填好后,東于莊的兩個生產隊,都爭著要種,你看這幾畝油菜苗長勢還是很旺的,明年肯定是個好收成······”許疃鎮土橋村干部王帥介紹著。
“只有下不定的決心,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隨著新增耕地后備資源的減少,各村都在‘深挖’保證分配指標任務········”許疃鎮分管領導馬尚感慨。
耕地“非糧化”,是近年來蒙城縣耕地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大多數“非糧化”問題成因復雜,與群眾利益相關,整改面臨重重困難。但是鄉村振興要項目,群眾要收入多渠道,就要發展特色種養殖,占地就要有補充。
許疃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今年以來迅速組織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成立專班進村指導土地增減掛和新增耕地復墾工作,宣傳新增耕地相關政策,引導他們充分認識“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性,明白保護耕地資源是關系每個人的長遠大事,是“國之大者”,既要妥善防止優質耕地流失,也要認真落實耕種,精打細算讓寶貴的耕地發揮作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還要保障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今年以來許疃鎮開展了向“荒廢溝塘造地、殘次林地復耕”等工作。截止目前許疃鎮填塘造地144畝,殘次林地復墾39.9畝。經市政府驗收41.68畝。
“下一步,我們將以全面推行田長制為抓手,切實理順工作機制,繼續拿出“長牙齒”的硬措施,有計劃、分階段全面整改轄區內的坑塘水面,同時,持續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形成整治耕地“非糧化”問題的良好氛圍,切實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許疃鎮分管領導馬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