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亳州市《老子傳說》故事獲國務院批準,成為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正在該市渦陽縣團結社區宣講《老子傳說》故事的胡智老人聽到喜訊,激動地說:“好!好!好!我以后宣講的勁頭更足了。 ”
今年76歲的胡智,是原縣文化局退休干部,國家級非遺《老子傳說》故事的第4代傳承人,兒時的他就經常聽老子故事。 1991年,胡智在文化局工作時,便認真研讀和考證“老子”的故事,通過走訪當時還在世的天靜宮老道士和部分村民,使他對老子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并開始傳播“老子文化”。經過多年的考察論證和搜集整理有關“老子”的故事,2008年11月《老子傳說》一書結集出版在全國發行。 “有些傳說故事如果再不挖掘整理出來,恐怕就要失傳了。 ”胡智感慨道。
胡智打開《老子傳說》一書向記者介紹,該書收集了26篇關于“老子”的故事,有17篇都由他執筆撰寫。他興奮地說:“以前沒有書,故事雖然生動但不很完整,F在我帶著這本書就可以把‘老子’的故事講得十分細致透徹了。 ”
如今,已退休多年的胡智,一直在為《老子傳說》故事搜集整理材料和宣講而辛勞奔走,家人心疼地說:“退休后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別東奔西跑了。”而胡智的態度卻十分堅決:“我生在渦河邊,長在渦河岸,渦河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成就了我的今天。把《老子傳說》故事傳遞到皖北大地,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繼續傳承和弘揚老子精神,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好、發揚好。 ”
12月1日,在渦陽縣第四小學三年級課堂的黑板上,“上善若水”4個大字格外醒目。在這里宣講《老子傳說》故事的胡智向小學生說:“我們都知道,萬物都離不開水,就像雨水一樣,可以滋潤大地、復蘇萬物,而自己卻不圖任何回報,最后流到了最低洼處。所以,我們要像雨水一樣樂于奉獻,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
今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郭亞楠,十分喜歡老子傳說方面的故事。每次胡爺爺宣講,她都會抽空去聽。她說:“《老子傳說》故事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做事、做人,更重要的是洗禮了我們的心靈。 ”
“《老子傳說》故事對現代人有很大的教育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讓美好道德走進人們心中。 ”胡智向記者介紹,他每逢空閑時間,都會帶著《老子傳說》故事走進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和農村宣講老子的故事,積極開展“誦老子經”“唱老子歌”“演老子戲”“講老子故事”和做“老子故里文明人”等活動。
24年來,胡智培養的《老子傳說》故事講解員有100多人,他義務宣講《老子傳說》故事的場次已數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