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登錄安徽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官網(http://www.ahwsjd.cn)時注意到,在網站頁面左側可以找到“非法行醫曝光臺”查詢入口。黑名單錄入了非法游醫者的性別、年齡、籍貫、無證行醫地點、查處單位、查處時間、是否移送公安等信息。經過統計,目前,該曝光臺已經曝光了629名非法游醫。
昨日在包河區轄區內查處的11戶黑診所經營人員名單,近期也將錄入全省“黑名單”系統。
晨報訊“小毛病去小診所更方便”是很多人的觀點,可是你知道嗎?這些“診所”中所謂的“大夫”,可能就是扮成“白衣天使”的“殺手”。昨天上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跟隨包河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的車輛來到非法行醫場所,現場直擊執法人員打擊非法行醫行動。
11家“黑診所”被取締
昨天上午,包河區衛生監督所檢查人員分成五組開展執法行動,11家“黑診所”因無執業許可證被取締,執法人員現場張貼了取締公告。
在一家包河花園16棟107室名為“沈克勤診所”的診所內,沈姓的“醫生”聲稱其個人有執業資格,但辦理執業地點是在舒城,并且由于區劃調整等原因,無法出示。
包河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胡慶龍表示,即便其確實有執業資格,因執業注冊地點不在合肥,也不能夠在合肥“坐診”開處方。對于其執業資格,監督人員將進一步調查。同時,該診所因無《醫療執業許可證》也被取締。
最高罰款一萬元超兩次非法行醫將被追刑責
“被查扣的藥品會按照相關法規要求,進行集中銷毀,但是行政處罰的力度并不算高。”胡慶龍透露,現行的行政法規是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最高一萬元的罰款并不足以威懾黑診所。”
“按照規定,如果2次以上非法行醫被行政處罰、非法行醫致人傷亡,就屬于嚴重情節,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違法人會被移交司法部門處理。按照近年的判例,大多數非法行醫者被判了半年以上的刑期。”胡慶龍稱,現實中執法難度在于,部分游醫不提供身份證,或者提供的是偽造證件。
“黑診所”為何“紅”?違法成本低,患者也迷信偏方
記者昨日從合肥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從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全市共查處無證行醫違法案件275件,沒收違法所得2.14162萬元,罰款66.87萬元,移送公安機關51件。
市衛監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黑診所的市場并不小。很多就診者都迷信秘方、偏方。此外,很多就診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一旦經非法行醫治療無效或出現誤診,也不愿去舉報。”
據業內人士透露,除醫療資源有限、部分市民安全意識較差以外,對非法行醫的處罰過輕,其違法成本低也是造成非法行醫“殺不盡”的重要原因。
胡慶龍稱,目前,衛生行政部門打擊非法行醫,主要依據1994年出臺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多是采取責令停業、沒收藥品和醫療器械以及罰款等行政處罰,打擊力度不大。
正規醫療機構至少有“兩證”
胡慶龍告訴記者,辨別診所是否靠譜先要看兩證——執業許可證和醫師執業證。
“沒有按要求懸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都是違法行醫機構。”胡慶龍稱,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等懸掛于明顯處。“合規的醫療機構也有可能出現不靠譜的醫生,按照規定,醫生要有醫師執業證。”(合肥在線-江淮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