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吃得飽”到“吃得好”轉變?廬江縣糧食局注重“舌尖上的安全”,突出特色、高效、生態理念,通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一是提升特色品牌,完善政策支持。實施品牌戰略,培養和創建“蝦米田”、“富硒大米”等特色品牌農產品,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依托泥河、石頭、同大、郭河、羅河、白湖等鎮資源優勢,建設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基地。依據《廬江縣實施現代農業“510”產業提升工程若干政策》,縣財政預算統籌安排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專項獎補資金1億元,重點用于支持現代農業“510”產業提升工程基地建設,以放馬灘稻蝦種養合作社、萬樂米業、新明糧油、珍新米業、喜洋洋農業科技、白湖農場集團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對當年完成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目標任務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
二是擴大種植規模,優質優價收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建立農產品訂單生產基地,白湖集團、萬樂米業、放馬灘稻蝦種養合作社、新明糧油、珍新米業、喜洋洋農業科技等落實新增18000畝訂單合同,采取“公司+農戶”形式,實行統一供種成片種植,實施規;、標準化、生態化種植。制定、實施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全面應用水稻綠色增產增效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安全、綠色有機稻米供給,力爭至2020年,全縣專用品牌糧食基地擴大到10萬畝,稻蝦共養基地增加至10萬畝,糧食優質品率提高至90%左右。以開展“510”產業提升行動為契機,實施糧食訂單收購,糧食收購價高于市場價20%。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拓展三產融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縣域獨特的氣候、水源及弱堿性土壤特點,培育產量高、食味品質好、適銷對路的優質稻谷新品種,進行面上推廣種植。廬江縣現代農業優質稻麥、農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聯盟,按照“1+1+N”服務模式,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依托安徽農業大學,全面加強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培訓和指導。開展優質特色稻米品牌專項營銷,把廬江專用糧食品牌做大叫響。大力推進農業與加工、銷售、旅游休閑觀光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支持“510”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市場拓寬銷售和宣傳推廣。重點支持建設特色農產品銷售市場,繼續辦好廬江名優農產品合肥展銷會、全國各類農業展會,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節慶推介活動,不斷提高廬江名優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廬江縣糧食局 唐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