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在現場指導。
近日,在安慶市潛山縣五廟鄉潛山彈腔許家畈傳習基地,身受中風偏癱等疾病困擾十余載的72歲省級非遺傳人許開學,每天刻苦謄寫、整理殘缺的珍貴劇本,傾心幫助第七和八代傳承人,一招一式,從不含糊。
彈腔是原始的徽劇,也是京劇藝術的前身。潛山彈腔曲調悠揚、音色爽朗,早在明朝就揚名四方。目前,彈腔仍保持“老徽調”面貌而留存在安慶市潛山、岳西等縣的偏遠山村。潛山縣五廟鄉許家畈彈腔班社是“潛山彈腔”傳承載體。早在2006年,潛山彈腔就榮登第一批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許開學也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彈腔傳承人。
“在當時,許家畈有一個彈腔班社,利用農閑,隨意找一處空地,就開始鳴鑼開場。”據許老回憶,他7歲時先是看熱鬧,不料一看就看出了“門道”。得益于許小初、許忠育等幾位當地老藝人的言傳身教和悉心指點,少年的許開學開始癡迷上彈腔,成了老藝人眼中的好苗子。1967-1977年,許開學被村民推選為文藝宣傳隊隊長,堅持鉆钘彈腔,唱念做打皆有板有眼,且漸入佳境。
如今,為了早日整理出失傳的劇本,許開學不知熬了多少夜,全然不顧病殘的身體,回憶整理出《郭子儀上壽》《二進宮》等9個劇本。另外,只要有演出,他都要堅持親自指導排演。在繼承中進行創新,拿他的話說,70%繼承,30%創新。如今,潛山彈腔又活躍在舞臺上。
許開學2016年被評為“安徽好人”,今年3月被評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