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暑期檔清宮劇,后上映的《如懿傳》難免被拉出來和《延禧攻略》作比較!堆屿ヂ浴冯m然有許多細節經不住深究,但有一些還是值得肯定的,而《如懿傳》滿屏大拉翅還被吹貼近史實,還不如學學《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從播出以來就一直被夸服道化精良,于正在這一次不僅拋棄了以往穿紅戴綠的辣眼睛畫風,還破天荒地運用了莫蘭迪高級灰色調,讓畫面看起來很舒服。并且他特地參考了大量史實資料,在劇中展現了一耳掛三鉗、兩把頭、絳唇妝、柳葉眉等貼近史實的裝束,還借用了緙絲、刺繡、絨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
而《如懿傳》前期則直接放出了角色梳著“大拉翅”發型的宣傳海報,被一眾網友指責不用心。要知道《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樣,講的是乾隆時期的后宮故事,而清宮劇里最常出現的貴族女性發型大拉翅卻是清朝晚期出現的,這一把“穿越”可讓觀眾們不買賬了。
滿清婦女的發型被統稱為旗頭,入關前的傳統發式是辮發盤髻,入關后與漢族文化相融合,發展出了"軟翅頭""兩把頭" "一字頭""架子頭""大拉翅 ""燕尾""高粱頭"等發式,極大豐富了女性的頭飾藝術。
二把頭又叫兩把頭,是《延禧攻略》里最常見的一種發型。這種發型出現于清朝初期,是先將全頭頭發束于頭頂,然后以一支長扁的發簪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兩股頭發在頭頂梳成橫向發髻后,用另一簪子橫向插入固定。腦后的余發梳成燕尾形扁髻。在清朝晚期,這種發型漸漸被大拉翅取代。
在清朝中期,乾隆年間的黃金時代,經濟文化發展達到了頂峰,女性也開始追求華美繁復的首飾。而二把頭過于扁平,無法放置太多發飾,因此架子頭應運而生。架子頭顧名思義就是放置或木制或鐵絲擰的發架,用左右兩把頭發交叉把發架綰緊,就可以裝點許多發飾了。
有《如懿傳》粉絲解釋說被網友指責是大拉翅的海報發型其實是架子頭,但兩者的外形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鈿子頭也是由二把頭發展而來,是先將頭發梳成兩個橫長髻,再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鈿子戴在頭上,再用兩條黑緞帶系于頜下,使鈿子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這種發型是清朝婦女出席隆重場合時才會梳的,把架子摘下又是普通發型,非常方便。
大拉翅則是清朝中期就出現,到了清朝晚期,頭套式的大拉翅開始流行起來。相傳這種發式是慈禧太后自己發明的,特點是有一個較大的形似扇面的硬殼,與頭相連處是用鐵絲按照頭圍做成的圓箍和骨架,外面包上青緞和青絨布,摘戴自如。
其實不止是《如懿傳》,不少清宮劇如《還珠格格》《步步驚心》《宮》等都錯用了大拉翅?磥砉叛b劇想要更真實,還是要多查閱史實資料,不要生搬硬套。